当前位置: 首页  >  船舶与海洋智库  >  国家安全与军事建设  >  研究动态 > 正文
日本防卫省首次发布指南规范人工智能赋能装备研发路径
来源:科荟智库     日期:2025-08-13    字体:【大】【中】【小】

  2025年6月6日,日本防卫省发布《装备研发领域负责任应用人工智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通过建立分类标准和多种审查机制,管控装备研发风险,并释放人工智能技术效能。《指南》的发布标志着日本正以“分步推进”策略,突破战后军事限制,迂回推动军备发展。

  一、发布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在全球军事领域的加速应用,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军事人工智能政策和伦理准则,推动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在此背景下,日本防卫省2024年7月发布《人工智能应用促进基本方针》,提出建立合法、透明、可控的军事人工智能治理体系;此次发布《指南》,首次系统规范了人工智能在装备研发阶段的使用边界与风险控制路径,推动日本军事人工智能向“制度主导”转型。

  二、指南重点
 《指南》依据人工智能赋能装备研发项目的风险等级,设置差异化审查机制,规范法律、政策与技术等多个维度的全流程闭环审查流程,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武器装备中的安全应用。

  (一)建立差异化分级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精准监管。
  日本防卫省将人工智能赋能的装备研发项目分为两种类型:“高风险”项目主要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可能直接影响装备自身破坏能力,如人工智能驱动的导弹系统、无人作战平台等;“低风险”项目主要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不影响装备自身破坏能力,主要包括用于情报、通信和后勤保障等领域的装备。具体分类审查流程如下:第一步,判定装备研制项目是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若“否”则遵循传统装备研发流程,若“是”则进行第二步判定。第二步,判定人工智能技术是否影响装备破坏能力,若“否”则被判定为“低风险”项目,仅需通过自我检查开展风险管理;若“是”则进一步开展法律与政策审查。第三步,判定项目是否违反国际法和国内法、是否属于“完全自主致命武器系统”等,若单项符合即禁止立项;若“否”则判定为“高风险”项目,实施技术审查,采取重点风险管控。

  (二)强化法律与政策审查机制,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指南》明确规定,“高风险”项目须在启动前接受由 “日本法律和政策审查委员会”开展的严格法律与政策审查,若不符合审查标准,则禁止启动研发流程。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一是评估“高风险”项目是否符合《国际人道法》“区分原则”“比例原则”“预防原则”,即确定系统是否能够区分军事与非军事目标、防止军事打击对平民造成过度伤害、在行动前采取必要技术措施避免伤害平民和民用设施;二是判断项目是否属于完全自主致命武器。

  (三)引入多层级技术审查机制,确保项目全程可控。
  对于通过法律审查的“高风险”项目,《指南》要求“日本技术审查委员会”在项目立项、设计、测试、部署等关键节点进行技术审查,具体审查维度包括:一是研发人员可实时管控项目;二是研发人员不过度依赖人工智能;三是数据偏差防控,确保智能模型输出平衡;四是项目具备可解释性,开发过程可追溯、算法可验证;五是项目须经多场景测试,确保性能稳定、功能有效;六是项目应建立容错与异常响应机制,防范系统失控或故障;七是项目设计、应用须符合国际与国内法律标准。

  (四)构建协同联动机制,确保项目稳定有效。
  为确保项目成果的实战适配性与可靠性,《指南》提出在多种作战场景下开展系统性测试评估。从概念设计阶段起,防卫装备厅应与自卫队、参谋部门协作,鼓励用户、数据提供方和保障单位参与,构建协同研发机制;提前在部队部署原型机并进行测试,通过评估反馈推动系统优化。通过“试运行—评估—改进”的闭环机制,使操作人员更早介入测试与设计,不仅将提升系统实战适配性,还将确保装备交付后的可维持与可管理能力,实现研发与应用的有机衔接。

  三、几点认识
  日本通过发布《指南》,构建军事人工智能研发全流程治理体系,体现其以制度化手段稳步推进技术军事化应用的战略取向。

  (一)以制度建设为核心,推动军事人工智能规范发展。
  日本通过《指南》构建覆盖装备研发全过程的分级分类管理机制,标志其军事智能化发展已进入“制度主导”阶段。《指南》通过构建风险识别、法律审查、技术评估和自查机制等,形成覆盖装备研发全周期的闭环管理体系,为人工智能在武器装备中的安全可控应用提供制度保障。这种路径不仅有助于在早期识别潜在技术与伦理问题,提升人工智能应用的合规性与透明度,也体现出日本在军事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系统性推进思路。

  (二)以合法合规为前提,拓展技术发展空间。
  《指南》对“高风险”项目设置法律和政策审查门槛,重点评估其是否符合《国际人道法》及“完全自主致命武器系统”等要求,从源头降低技术发展引发国际道义方面的风险。这一机制有利于使日本在发展军事人工智能的同时,维持其“负责任使用人工智能”的国家形象,既为敏感技术的推进创造内部合法性,也为在国际军控和规范制定中争取主动权。

  (三)以实战导向为牵引,推动智能化装备快速落地。
  《指南》突出用户参与和试验验证机制,推动构建“需求驱动、协同研制、快速迭代”的实战导向研发流程。通过在部队部署原型机进行试运行,使操作人员从早期即介入系统设计与验证,增强装备的实战适配性和可维护性。这一机制加快了从原型机研制向战术部署的转化,体现出日本推动军事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的战略意图。

(科荟智库:郝家星)